相关数据包
就是推演周易的周文王,他为什么不把“未济卦”排在前,“既济卦”排在后呢?那样该是多么的圆满啊!
那样易经六十四卦,也就有了一个大圆满的结局,涉过大川、水火既济,苦尽甘来,修成正果,多么美好!
就像我们人都很期待电视剧和电影,有一个大团圆的圆满结局的心理一样,可是导演他偏不让,而是各种虐心的结尾,和周易最后的这个设计一样。
《易经》第六十三卦“既济卦”里说:“高宗伐鬼方,三年可之。”
《易经》第六十四卦“未济卦”里说:“有孚与饮酒,无咎。濡其首,有孚失是。”
我大概还原一下其中所讲的具体情景。就是说,天下的首领去征讨叛逆的部落,然后用时三年,终于攻克,凯旋而归。
这个时候,应该就是非常圆满的结局了吧,一个既济归来,功成名就的状态,可是没想到接下来又出事了。
打仗胜利了总要摆庆功宴吧,可是就是在将士们饮酒庆祝的时候,首领被胜利冲昏了头脑,酗酒作乐,结果生出了祸患与事端,然后新的事情与问题就又开始了。
这很有意思哈,可以说《易经》中最后的这个小故事,以及最后两卦“既济卦”与“未济卦”的顺序排列,就很好解释了“事有终始”这个道理。
所以,人千万不要求圆满,有些事情留些缺憾才能持恒,有些时候,人留些遗憾,反而可以避开与躲过一些劫数。
写到这里,我突然想过到了金庸先生《倚天屠龙记》中的一个很有深刻的片段。
张无忌将乾坤大挪移的心法练到第七层时,遇到了瓶颈,有十九句经文无法理解,一时之间难以突破。
可是,张无忌宅心仁厚,虽然没有完全练成第七层境界,可是他却不以为意,没有强练,反而因此躲过了一劫。
可能有很多人都幻想过,张无忌要是完全练成第七层该多好了,那不就天下无敌了吗,为什么金庸先生要刻意在这里留些遗憾呢?
原来啊,当年创制乾坤大挪移的那位高人,功力虽强,可是也只是练到了第六层,至于第七层心法,那不过是他凭着聪明和想象,所作的一些似是而非、鱼目混珠的经文。
如果张无忌要是存着求全之心,非要练到尽善尽美为止,那么最后必然会走火入魔,不是疯癫痴傻,便是全身瘫痪,甚至自绝经脉而亡。
所以,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,留下些遗憾不见得是坏事,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人,往往还会可以留下些遗憾,防止自己过分完美,而招致祸患。
比如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,有些人可能会因为错过某个人,留下了遗憾,而抱恨终身,寝食难安,可是你知道吗,从易经的角度来讲,你也可能是躲过了一劫啊!
佛说,我们这个世间是“娑婆世界”,娑婆即遗憾。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存在永恒的圆满,享乐过后是长久的痛苦,欢聚之后便是长久的分别。
《易经》六十四卦,也是讲的一个轮回,“未济卦”之后又是新的开始,在这个无尽的轮回之内,也是没有圆满的。
而《易经》的核心,那个真正圆满的东西,真正永恒的存在,是超越“六十四卦”之上的东西,是轮回之外的存在,那便是“道”。
公众号:仙翁泄天机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